所有人都比着……真当我愿意计较这些……我父亲是二品大员,为官清廉,最痛恨黄白之物。”
两人大吵一架,顾见风这阵子一直去书房睡。
顾见山马上要走了,顾见风敲门跟韩氏说了几句好话,“那日是我不对,说话重了,娘子别往心里去。我知道自己学问不高,但我是长子,日后要继承侯府,你我守着这么大的家业,几辈子都花不完。”
韩氏也不想总和顾见风别着,既然他给了台阶,她就下去。
但心里韩氏依然觉得婆母偏心,想周辰远立了世子都能被废,以后的事谁说的准。
什么都得是自己的才安心。
等给顾见山收拾好行李,又过了两天,十月十八这天,顾见山启程去西北。
一家人为他送行。
除了陆锦瑶月份大不方便出来,永宁侯府的其他人都去送了。
寒风凛冽,所有人穿的都极其厚实。郑氏嘱咐了几句话,望着人离去,等人消失在巷口,这才扶着丫鬟慢慢回去。
以往顾见山走郑氏都会难受上几天,现在直接叫上老姐妹打麻将玩牌,日子过的倒也快。
十月下旬,盛京城下了第一场雪。
彼时,离顾见山离开不过过去了五天。
姜棠一早出门去定肉,一推开门,外头雪已经半指厚了。
点金和乌金长了一圈,也不嫌冷,跟陀螺似的在小院里跑。
两畦地已经冻的邦邦硬了,姜棠没种过菜,就放置不管。
井沿旁也是层薄雪,见雪花窸窸窣窣地落在井里,姜棠赶紧找了个盖子给井口盖住。
盖完之后姜棠搓了搓手,下着雪肯定是不能出摊了,她去告诉一声。
刘大嫂那边隔着院墙喊一声就行了,刘大嫂道:“你等会儿,我让大郎过去给你挑水,天冷你就别动了。”
自从和几家合伙做生意,姜棠连活都不用干。刘大郎过来帮忙挑水,陈家许家的女儿想帮姜棠洗衣服。
但姜棠没用,要了两个小荷包,她不会绣这些,留着装铜钱。
下雪做不得生意,姜棠就支了个小炉子,准备中午煮锅子吃。
吃锅子,看雪景,什么都不用干,有两只小狗在身旁陪着,十分惬意。
锅盔摊子也慢慢回本了,一天三两多将近四两的银子,再加上做蛋糕赚的,姜棠已经攒了一百二十多两了。
她这边都是铜钱,得去银庄换才行。
姜棠就换了两张五十两面值的银票,一张十两的,还有零零散散差不多十多两碎银子,六百多个铜钱。
这会儿天冷,姜棠不打算再摆新的小吃摊,但现在实在适合吃锅子,她又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。
牛油辣锅,菌汤锅,哪个不好吃。
等到夏天就没人吃了,这里又没有空调,夏天实在炎热。
吃火锅不好在外面吃,但有一样可以。
那就是打边炉。
姜棠这儿自然不用做那么地道,毕竟她想的是卖火锅,打边炉只是个由头。
等生意慢慢有起色了,她也有底气找人合伙,到时候再开火锅店。
不过,菌菇还是得从陆锦瑶那儿买,卖锅子,汤底是重中之重。
等雪停,姜棠又去了一趟永宁侯府,跟陆锦瑶说明来意。
陆锦瑶得知后让露竹把库房里的菌菇都找出来,“四爷五文钱一斤湿蘑菇买来的,我也不跟你多要,五十文一斤干的卖给你。你先做着生意,若是还要蘑菇,我让四爷写信从滇南往这边寄。”
姜棠:“我也想着先看看生意能不能做下去,再找人合伙。到时候再来打扰陆姐姐,可别嫌我烦。”
陆锦瑶:“胡说什么呢,怎么会。”
陆锦瑶摸着肚子,她怀孕快八个月了,肚子大的厉害,铺子和庄子都交给下头丫鬟了,昨儿下了雪,陆锦瑶连门都没出,今儿院子里的雪扫干净了才出来透透气。
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产了,头胎,她有点害怕,但更多的是对新生命的期盼。
这个孩子,陆锦瑶盼了两年,总算给盼来了。
眼下,最重要的就是孩子。
姜棠做生意,若是好做,她可以出钱入股,开铺子。
姜棠还得去买锅子和碳炉,没几天时间准备也开不起来,慢慢来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。
买了二十多斤的干蘑菇,一共花了一两二钱银子,姜棠把东西带回去,就开始熬锅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