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49章(2 / 2)

他们自找的。”

拓跋晃恍恍惚惚的退了下去。

至于天幕所言,拓跋濬兴佛之事,拓跋焘神秘一笑,不以为忤。

佛教完全可以当做国库敛财的白手套嘛……

【崔浩因灭佛之事得罪了北魏上下,又因为国史案犯了拓跋焘的忌讳,公元450年,拓跋焘诛杀了以崔家为主的北方大批世族……】

满朝文武都看向了崔浩,人果然不能得意忘形,身为臣子却与太子争锋,这报应来的也太快了。

崔浩:……

评论区

“崔浩历仕三朝,自比张良,是拓跋焘最倚重的谋臣。他的很多谋划对北魏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”

“崔浩自己笃信道教,就劝拓跋焘灭佛。拓跋焘在全国烧毁寺庙,屠杀和尚。但当时北魏上下,从皇后太子到升斗小民都信佛,崔浩一举得罪了所有人。”

“崔浩修北魏国史,完全不避讳拓跋氏先祖的残暴淫乱、同室操戈的史实。还把国史刻到石碑上彰显自己的功绩,再次得罪拓跋氏皇族所有人。”

“拓跋焘诛灭崔浩五族,包括与他有姻亲的范阳卢氏、河东柳氏、太原郭氏都被灭族。”

“抄家灭族也是来钱的大好机会……”

崔浩:“我”

“修史本就应该秉笔直书啊,怎么能因为皇帝的喜好就隐瞒功过。”

“但崔浩并不只是为了尊重史实,而是为了求名,为了权利。”

“崔浩掌权后,齐整人伦,分明姓族,致力于提高北方汉人士族的地位,他举荐的官吏也都是崔家的姻亲和世家大族,形成了以崔家为中心的权利集团。”

“崔浩怕是忘了,他的权势地位都是拓跋氏赋予的,他却恃宠而骄,胆敢与太子争锋。”

崔浩:是我错了?不,我不可能错!

东晋的王氏、谢氏都是这样做的,他们能成功,我为什么不可以!

“也许并没有这么多阴谋算计,拓跋焘晚年嗜酒成性,喜怒无常,在北魏权贵的鼓动下,杀了崔浩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
“不论如何,这件惨案的发生都让北魏的汉化蒙上了一层阴影。”

……

【拓跋焘对新得到的土地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法,逐渐恢复了北方的社会秩序。但连年征战也导致百姓负担沉重,社会矛盾激化,民间起义此起彼伏。】

评论区

“拓跋焘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,但他毕竟还是封建君王,无法摆脱民族局限性,为了军费,他对其他民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政策。”

“匈奴的后裔卢水胡不堪北魏的压迫,愤而起义,关中各民族群起响应,起义军多达数十万人,他们四处出击,袭击北魏城池、牧场,拓跋焘疲于应付。”

“起义军最强盛时期,包括甘肃东部、宁夏东南部、山西西南部、河南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都处于起义军的控制和影响之下。”

“拓跋焘的军事才能可不是假的,他采用分兵牵制,各个击破的策略,很快平定了叛乱。”

“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,拓跋焘对各族人民残酷杀戮,企图以高压政策扼杀反抗斗争。”

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,拓跋焘利用百姓,却不在乎百姓,暴露了其统治者的本性。”

……

【拓跋焘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,开启了北魏汉化的滥觞,完成这件伟业却需要子孙后代数十年的努力。】

【晚年的拓跋焘脾气暴躁,嗜酒嗜杀,在中常侍宗爱的煽动下,他逼死了太子拓跋晃。】

评论区

“拓跋晃,鲜卑名天真,他本人也是人如其名的天真……”

拓跋晃身形一晃,难以置信的看向他的父皇。

拓跋焘眉头紧锁,他怎么会杀了自己培养多年的太子!

【拓跋晃仁爱宽和,明慧强识,在拓跋焘南征北战之时留守京都,总理朝政,深得拓跋焘的信任。拓跋晃为政精明,洞察细微,对中常侍宗爱的阴险狡诈极为厌恶。】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