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下令凡是盗窃之罪都要斩首,抄没全家!但残酷的屠杀只会激起百姓的反抗,起义队伍越来越多,越来越强大!】
评论区
“隋朝大部分军队都用来镇压起义了。”
“杨广还在全国各地修建城堡,强迫百姓到城堡中居住,物理隔断起义军和百姓的联系。”
“樊子盖镇压三晋的农民起义,将汾水以北的村庄全部烧光,俘虏也全被屠杀!”
“王世充镇压刘元进农民起义,一次坑杀三万人!”
“官府对普通百姓采用屠杀的方式镇压,让我想起了那段最黑暗的岁月……”
第264章 隋末乱世
【到了大业十二年,隋朝各地的起义军多达百余支,超过百万人!起义军经过朝廷大军的镇压,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,形成了隋末最大的三支农民起义军——河南的瓦岗军,河北的窦建德军,江淮的杜伏威、辅公祏(shi)军!】
评论区
“大业七年,山东河南发生特大水灾,淹没四十余郡。八年,山东大旱,关中地区爆发瘟疫与大旱。”
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隋炀帝却对官仓严格控制,眼睁睁的看着百姓是树皮草根,饿殍遍地,朝廷却无动于衷,反而催逼更甚!”
“这样的朝廷,这样的皇帝,不反了他还等什么!”
……
【瓦岗寨起义军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!】
【大业七年,翟让在瓦岗寨聚众起义,举兵反隋!山东、河南的百姓纷纷参加,单雄信、徐世绩(李绩)、李密、王伯当等人都率众投奔瓦岗寨,瓦岗寨的起义队伍迅速壮大!】
评论区
“隋唐英雄传!”
“翟让,曾任东郡法曹,后因犯了一点小过就被判处死刑。多亏狱卒黄君汉深明大义,不顾自身安危,私下放了翟让。”
“翟让历经磨难逃回家乡,却发现他的家乡正在酝酿起义,他的兄弟侄子同乡都上了瓦岗寨,举起义旗!”
“起义军活跃在南北运河之间,杀富济贫,吸引无数贫苦百姓和寒门子弟,势力不断壮大!”
已经成为大唐开国功臣的李绩(徐世绩)对当年之事记忆犹新,“吾与单雄信等人都是此时加入义军的,李密要晚几年。”
秦叔宝带着些咬牙切齿道:“某对瓦岗寨也不陌生啊!”
了解内情的同僚都哈哈大笑了起来,他们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各个农民起义军,后来都被秦王李世民收归麾下,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!
谁也不必笑话谁……
【大业十年,瓦岗军沿着运河劫掠商旅,得到大量物资,控制了开封附近的永济渠。义军所到之处,百姓纷纷响应。在当地农民的支持下,瓦岗军击败隋军的围剿,在河南站稳脚跟!】
【大业十二年,李密向翟让提议,先取荥阳,得到隋军的粮草军资,发展自身!荥阳是隋朝的军事重镇,翟让、徐世绩、李密率军攻下荥阳,歼灭了两万前来支援的隋军主力,威震河南!】
评论区
“李密出身隋朝顶级贵族——关陇集团,他自幼学习的谋略、兵法,对瓦岗寨的农民军就是降维打击!”
“这一战中,隋军逃脱的残兵败将中有两个在之后大放异彩的人物:秦叔宝、罗士信!”
……
杨坚心中暗自思量,这个李密出自哪家,是李虎,还是李弼?抑或者是八柱国之下的十二将军……
【而此时的隋炀帝杨广不顾朝臣的劝谏,第三次巡游江都,当然,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巡。】
评论区
“面对隋朝土崩瓦解的危机局势,隋炀帝居然能轻松的说:我梦江南好,征辽亦偶然。”
“黄河两岸都是起义军,杨广在洛阳能睡得着吗!”
“他是彻底摆烂了吧!”
“全国上下烽火连天,杨广却一心逃避,躲在江都酒色自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