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99章(2 / 2)

李渊:……

【最后,叛逆的罪名只给了李建成、李元吉二人,他们的属官党羽一律不予追究。】

【原东宫的属官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,魏征成为了后世知名的谏臣,冯立与突厥作战有功,被任命为广州都督,薛万彻逃到钟南山,依旧被李世民重新启用……】

李建成将怀疑的目光投向这几个人,片刻后,他才想起来,他们都是他的死忠,还在玄武门之变中为自己而战,他们都不曾背叛他。

是他输了!

评论区

“李世民一直都想将魏征收归己用,可惜,魏征是个认死理的人,只认太子为主。李建成死后,李世民听说魏征多次劝谏李建成将他调到别的地方,就质问他: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。魏征直言不讳:太子要是按着我说的做,就没有今天的祸事了。”

魏征面色不变,他早就预见了太子的失败,因为太子太过优柔寡断,根本不是秦王的对手。

李建成却追悔莫及,他知道魏征有大才,却不曾听他的金玉良言,以至于有此一败。

“玄武门之变后,冯立逃到荒野,后来又自行请罪,李世民不计较他在太子麾下与自己为敌之事,还愿意任其为将,冯立深受感动。突厥来袭之时,他带着数百骑兵与突厥交战,得胜而归,因功晋升为广州都督。在广州都督的任上,冯立杜绝贪腐,颇有德政,最后死在任上。”

冯立像是遇到伯乐一样,看李世民的目光都不一样了,若不是场合不对,他怕是想要纳头便拜。

太子重文,对他们这些武将虽不曾疏远,却也不会多么重视。最重要的是,跟着太子没有立功的机会啊!

“薛万彻则逃到了钟南山隐居,他的哥哥是秦王府的属官,在兄长的多次劝说下,他才终于走出山野,向李世民请罪。李世民自然不会在意,继续任其为将。之后,薛万彻参与征讨梁师都、颉利可汗、薛延陀等大战,以功封侯,尚公主,拜驸马都尉……”

薛万彻心神巨震,他与哥哥不一样,自从投入太子东宫,他就一心为太子谋划,从未想过改换门庭。没想到,未来在秦王麾下实现了他封侯拜将的梦想!

“还有李元吉的部下谢叔方,在贞观年间历任西州、伊州刺史,以德服人,御下有方,关心民生,刑狱公正,深受百姓爱戴,凭着出色的政绩做到了正三品的光禄大夫和四州都督。”

谢叔方大大方方的对秦王李世民施了一礼,感谢其知遇之恩。

要知道在唐朝,一品、二品都是虚衔,三品就算位极人臣了!

……

太子与齐王麾下的属官都心思浮动,谁不想跟着一个千古一帝,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啊!

【六月四日发生政变,七月五日,李世民就被立为太子;七月十四日,李渊在诏书中流露出想要禅让的信号。两个月后,经过三辞三让的戏码,李渊正式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,他成为了唐朝第一个太上皇!】

李渊松了一口气,他真担心这个儿子一不做二不休,将他这个老父亲也一起处理了。

罢了,他算是看出来了,整个皇宫都在秦王的掌控之中,长安也没有几个心向自己的人。

李世民疑惑:什么叫第一个?

难道这种事在唐朝很常见吗?

【今天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玄武门之变,就能发现,这不只是一场夺嫡之争,更是一场唐朝初年的政治斗争。是李渊这个开国皇帝对李世民这个第一功臣的清洗,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。】

【作为开国之君,李渊虽不算雄才大略,但他也没有那么昏庸。他是掌握实权的皇帝,没有他的默许,太子与齐王如何敢将李世民逼到绝路。】

【与其说,太子与齐王蒙蔽李渊,倒不如说是李渊利用太子的力量,打压李世民这个最大的开国功臣。】

评论区

“将秦王当做功臣而不是皇子,这一切就容易理解了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