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清代后妃杂识(出书版) 第4o节(3 / 6)

妃原本奉安于景陵妃园寝内,《陵寝事宜易知》中所记时间即是奉安景陵妃园寝之时间。其后,由于敬敏皇贵妃之子和硕怡贤亲王允祥在雍正朝得到重用,故而世宗虚构了圣祖的旨意,强行将敬敏皇贵妃由景陵妃园寝奉移至景陵宝城之内。

目前,通过对清初及清中叶档案进行整理,相关质疑亦可以得到回应。根据康熙朝内务府《奏销档》记载,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时,景陵的内务府官员奏称,由于山陵(景陵)增加宝位1而需要添设各项人员,其中提及:“先是,照三宝位派放人员,祭时,官员、太监、饭茶上人、拜唐阿等,共同谨慎尽力,方不至延误。现因增敏妃宝位,太监、饭茶上人、饭茶妇人、拜唐阿等实为不足,祭祀之处关系甚重,若不增添人员,难能行事。”对此,圣祖下达旨意称,“照掌山陵(景陵)关防官员之请,增加派放太监二人、饭上人二人、饭上妇人一人、茶上人一人、茶上妇人一人、柏唐阿五人、厨子三人。”2档案中明确记述新增的敬敏皇贵妃宝位在“山陵”(景陵),而非妃衙门(妃园寝),故而可证敬敏皇贵妃的确于康熙三十八年十月暂安在景陵近处,而并非奉安于景陵妃园寝。

[封谥释义]

敬敏皇贵妃原本的封谥为“敏”3,满文作“ulhisu”4,意为“灵敏”。雍正元年追晋为皇贵妃后,获得的谥号为“敬敏”,满文作“gggun ulhisu”5,意为“恭敬灵敏”。

二、惇怡皇贵妃

[简介]

圣祖惇怡皇贵妃,镶红旗满洲瓜尔佳氏,三品协领祜满之女。康熙二十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1谨按,宝位一词,满文作“or”,意为“王位”、“宝座”,不知所指为牌位抑或为棺位,故而此处只翻译为宝位。

2《绿头牌白本档案》,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条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:《内务府奏销档(缩微胶卷)》。

3谨按,清初对于后宫妃嫔的封号和谥号等称谓有一些混淆。“敏妃”之称在康熙朝当时记载为“追谥”,但是在乾隆朝制度进一步确立之后,因为制度内妃已经不与谥号,所以改成“追封”。本书此处写为“封谥”。相关问题可参见本书上部后宫主位封谥部分。

4《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》,道光二年,档案号:03-2817-070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。

5《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》,嘉庆六年正月,档案号:03-0197-3622-027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。

二年十月十六日生。1康熙年间被选入宫中。康熙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,诏封为和嫔。同年十二月十七日,以大学士马齐为使,册封为和嫔。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日,生第十八女。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十九日,诏晋为和妃。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,以大学士嵩祝为使,册封为和妃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,圣祖崩逝,世宗即位。同年十二月初六日,诏晋为贵妃。雍正二年六月初十日,册封为贵妃。雍正十三年八月,世宗崩逝,高宗即位。同年九月十二日,诏晋徽号。乾隆元年十一月初三日,尊封为温惠贵太妃。乾隆八年七月初七日,诏晋为温惠皇贵太妃。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,尊封为温惠皇贵太妃。乾隆三十三年二月患病,高宗亲临视疾。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四日薨,享年八十六岁。同年五月,谥曰惇怡皇贵妃。十月十二日,奉安景陵皇贵妃园寝。

[家族背景]

根据目前已知资料,圣祖惇怡皇贵妃是少数出身于东北驻防八旗的清代后宫主位,其家族为宁古塔驻防镶红旗满洲瓜尔佳氏,家族谱书为《宁古塔满洲厢红旗瓜勒佳氏族谱》。2

其家谱内称:“瓜勒佳氏,于清太祖高皇帝初年收为麾下,赏入京都镶红旗当差,后随六贝勒王驾到宁古塔,康熙五年移今之城。十五年,将军巴海移往吉林,随充一支,并分打牲乌拉。住京旗协领瑚满,治家有法,教子有方,故生贤淑之行四,蒙圣祖仁皇帝收为贵妃娘娘,因至宁安落户。讫后,乾隆初年间拨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支,仅□3老一、二支及瑚满以下四小支,迄今三百年有余。……娘娘之父,原任协领瑚满之墓,奉国款修在宁安东园关帝庙东,有九眼汉白玉碑记。又在东江沿修筑皇亲府,有圣旨一道,房上黄琉璃瓦、三块月亮窗,均被庚子兵焚,被俄人截往他国。”4

此段记录中有不少夸张之处,但是宁古塔驻防确实是在康熙五年从旧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1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425,乾隆十七年十月癸卯(十六日)条,“温惠皇贵太妃七旬寿”,《清实录》,第14册 ,第561页。

2马文业;《宁古塔满族宗谱概说》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牡丹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:《牡丹江文史资料第七辑:宁古塔满族谈往录》,1992年,第87页。

3谨按,谱中此字不可识别,以前后文推断,大致为“遗”或“留”字。

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安县委员会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